虫鸣蛙叫、白鹭翱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3月30日,走进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只见几台大型耕田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泥块在水里翻滚游动,荡起层层涟漪,绘就别样春耕图。
今年以来,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农业兴县”战略,谋“粮”策、建“粮”田、施“粮”技,奋力打造“田园新景、巴山粮仓”振兴标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提供坚实的粮食基础。
谋“粮”策擘画农业“钱”途
走进巴山大峡谷罗盘顶,只见满山长满郁郁葱葱的天麻、云木香等药材,面积达3万余亩。“该村云木香年产量近600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0%,仅这一项,人均收入就超万元。”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太自豪地说。
山区变景区,土产变特产,民房变客房……通过不断挖掘自身资源,宣汉走出一条“农业+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依托“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加快休闲农业、美丽新村、乡村旅游规划“三规合一”,开拓旅游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使农业劳动变成休闲运动、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农村劳动力变成旅游从业者,带动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这只是宣汉县谋“粮”策、擘画农业“钱”途的一个生动实践。1月5日,在宣汉县第十四届三次党代会上,该县谋“粮”策,响亮提出“农业兴县”战略,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田长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积极探索盆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128”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农业+”新模式,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建“粮”田筑牢粮仓“地”基
“田成方,大农机来回跑;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让咱种粮人底气更足。”宣汉县胡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文跃说,宣汉立足山区实际,探索创新“长藤结瓜”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宣汉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80万亩,配套田间存贮池7.1万立方米、田间管网18.94万米,建设农村机电提灌站286个。
“以前到处坡坡坎坎,现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浇地容易了,机械化作业,成本下降了一大截。”宣汉县君塘镇种粮大户桂刚说,通过油菜、水稻轮种,效益大幅提升。
施“粮”技绘就粮食“丰”景
在宣汉县大成镇的肉牛现代农业园区,一座蜀宣花牛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十分引人注目,室内除了展示一些有关蜀宣花牛的文化、科技及产品外,还有宣汉县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可点击进入全县每个乡镇现代农业园区,查看各园区各类监测系统发来的数据和图像。
近年来,宣汉县充分发挥在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优势,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绘就粮食新“丰”景。一方面,依托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展丘陵地区新机具研发推广,提升全县农机化水平;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农田数字身份证,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
“我们决定通过园区化、设施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等‘五化’来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五化’以园区化为核心和载体,其余四化为内容和手段。”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说,该县确立以肉牛和粮油为核心,以“牛、药、果、茶、菌、粮油、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已成功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5个。(彭小懿 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