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机在田间来回耕犁,农户沿着画好的标线前行播种……草木萌动,春光渐浓,连日来,大竹县各地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竹乡沃野一片生机勃勃。
今年以来,大竹县以扩种增产增收为目标,提前谋划大春粮食生产,抓早抓实各项保障措施,优化区域种植布局,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目前,大竹县各类春耕物资调储充足,正平稳、有序、高效推进春耕生产,确保全县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
低效经济作物“腾”出新活力
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期,在大竹县童家镇天星寨村,农户们正在村干部的组织带领下,抢抓农时,挖土刨坑。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大型播种机难以施展,村民们便用人工撒种。目前,在天星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翻地播种工作已接近尾声。
据了解,天星寨村多坡地,过去,在这里的种植大户主要种植吊瓜。因吊瓜的产量效益逐渐降低,今年土地流转到期后,天星寨村党委决定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采用订单式农业,由村集体集中管理土地,对全村400多亩吊瓜地进行腾退,发展粮油作物盘活土地。
“结合土地情况,在询问农技专家意见后,我们决定与相关公司签约,进行玉米制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安排村党委干部进行专人管理,在保证销路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充分组织农村生产,提升村集体和农户收入,让曾经的低效土地焕发新活力。”天星寨村支书黄海告诉记者,今年是首次“尝鲜”玉米制种,但有了农技专家和签约公司的技术指导,他对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不只是天星寨村,近年来,大竹县积极组织各地腾退低质低效经济林,按照“分类处置,稳妥腾退”原则,对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和失管的经济作物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遵从业主意愿的前提下,引导业主及时调整品种结构或腾经改粮;并对效益好的经济作物产业、幼龄果园、花椒园、中药材园及高接换种的果园,通过在行间套种大豆、玉米等方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市场经济效益。
此外,针对在基本农田及高标准农田内种植经济作物的,大竹县还联合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优先腾退,盘活低效农用地,在助农增收的同时牢牢守住全县稳粮保供的安全底线。
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
近日,在大竹县柏林镇三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在田间地头,挖掘机正对小块农田进行改造。远远望去,沟渠、田块平整化一,一块块农田正逐渐合并、平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宜机化农田建设,通过对道路等进行修建整理,方便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开到田里去,整理的总面积有上千亩。”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还有1个月时间就要开展秧苗栽种,因此,施工方要赶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完成,确保农大春生产顺利进行。
“镇政府牵头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三江村而言是件非常好的事,村民很高兴、很支持。”三江村党委书记徐德明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很多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生产便道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劳动效率,不仅如此,土地整好了,能统一规划种植农作物,提升生产效率,吸引种植大户,有效避免耕地撂荒。
不只在三江村,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大竹县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大竹地形地貌特征,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发展、村民需求等因素,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细致安排各项工程,合理布局,确保规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照国家、省厅提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标准,因地制宜确定田型调整、田间生产路、节水灌溉等建设标准,实现高标准农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宜机化”作业,使良田、良法、良机完美融合,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推动全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奏响“春耕曲”夯实“压舱石”
正值春耕备耕忙碌期,在大竹县文星镇的田间地头,村民忙着平整土地,松土、撒种……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在点玉米、种植四季豆。”方斗村7组的张治清告诉记者,镇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硬化了很多地方的道路,让运输肥料、种子、农具也比之前轻松很多,大家干活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据了解,除了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外,春耕备耕开始以来,文星镇还对各个村的农资都进行了检查,确保准备充分。同时,及时开展宣传工作以及农技指导工作,抽查秧苗情况,保证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我们还邀请了农业技术专家来文星镇,到生产现场指导,讲解农业产业新技术、新知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大竹县文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守好良田,保障稳产。
文星镇有序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是大竹县开展春耕生产的一个缩影。大竹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春耕备耕及大豆扩种工作,抓好粮食生产。县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县农资生产企业、门店进行督导,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和供应。目前,已储备水稻、玉米、大豆种子1440余吨,各类化肥15000余吨、农药330吨,能满足大春生产需要。
大竹县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户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培训,抓实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同时,安排农机检修专业团队,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帮助农户检修各类春耕机械,引导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